1968年春天,中央军委及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神秘失踪,从此音讯全无。经过七个春秋,他突然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以中央领导身份亮相于国庆节天安门观礼台。这七年,萧华去向成谜,他是如何度过这段漫长岁月的呢?
萧华,年仅十三岁便担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十七岁时又升任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二十二岁时,他更是肩负重任,兼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三十九岁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不仅历尽战火,屡立奇功,更以一首《长征组歌》在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奇迹。《长征组歌》被誉为“红色经典”与“华人经典之作”。
正是一位功勋卓著、成就非凡的高级将领,只因不屑与林彪、江青同流合污,竟遭秘密监禁长达七年之久。
拒上林彪的“贼船”
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议应毛泽东的建议,将林彪同志安排至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毛泽东同志,且成为唯一的中央副主席。
“作为老一军团的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何在该问题上保持沉默?这是对党态度的体现。”萧华的这一举动在林彪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疙瘩。
林彪不满萧华,原因众多。
在筹备军事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身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军事博物馆党委书记的萧华,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井冈山会师》这一组作品当中,萧华果断移除了一幅将林彪置于画面核心位置的作品,此举让林彪感到不悦。
“听说罗瑞卿曾赠你一幅字画,你还将它裱好挂在家中?”萧华不慌不忙地回应:“确实有此事,那是一幅隶书条幅,也是曹操的《龟虽寿》。”
更令林彪愤懑不已的,乃是他于军中推行“文化大革命”的指令遭到了萧华的坚决反对。
结怨“四大金刚”
“军队的权力应集中于你们数人手中,切勿将权力拱手他人。”
在黄永胜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他遭到了几位军长和政治委员的直接点名批评。萧华在审阅广州军区上报的文件后,下令总政治部将其整理为绝密级别的《政治工作简报》,并上报至中央政治局及中央军委常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林彪精心策划下,黄永胜却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并兼任军委办事组组长,跻身中央“核心领导”行列。这份简报随即变成了“总政阎王殿”和萧华的“重大罪证”。
“空军存在的问题不少,难以经受严格的审查。对于‘大学空军’的想法,我深感困惑,若要深入学习空军,不如先从整顿卫生工作开始。”
“苏振华尚未作出结论,也未遭罢黜,不应随意将其打倒。”
“某些干部可能在细节上有所瑕疵,但他们心系毛主席,坚定支持政治路线,充满革命热情。然而,也存在另一类干部,他们看似无大过,不涉男女关系,人脉关系良好,乐于调解纷争,从不做出格之事,但若此类干部占据主导,我国军队恐将滑向修正主义的深渊。在制定干部政策时,我们必须重视其大节。”
鉴于萧华的举动触及了“四大金刚”的核心利益,他甚至派遣工作组深入“四大金刚”的所属单位进行调研与整顿,此举使得“四大金刚”对萧华的仇恨日益加深。当林彪向“四大金刚”下达了摧毁“总政阎王殿”、彻底打倒萧华的指令时,“四大金刚”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方面是为了对萧华实施报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林彪表明他们的忠诚。
得罪两大“夫人”
身为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于1956年荣获任命,跻身于毛泽东所选拔的“五大秘书”行列。在1969年召开的中共九大中,她荣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正式踏入中央领导的核心层。
“一个副主任去参加不就够了吗!”
“身为总政治部主任,你为何在发文件时将总政与军委并置,意欲何为?”她对此问题持续追责,要求萧华“讲明来由”。
种种迹象之下,江青一心想要将萧华归入“叛徒”行列,意图将他置于死地,以解心头之恨。
“他们欺负我们,咱们得联手,你的仇我来报,我的仇你来报。”
1967年5月13日,在北京展览馆礼堂发生了一场小型武斗 (史称“五一三事件”) 后,“无产阶级司令部”开始依“三军党委”和“三军无产阶级革命派”来左右军队“文革”。萧华的工作从此更加艰难,他多次要求向林彪汇报工作,却一再遭到拒绝。叶群对林彪的秘书张云生说:“首长和我的态度一致,如果萧华来,你就说首长最近出汗了,萧华的事转不上去。”叶群还特意就此事打电话给江青:“故意晾晾那个姓萧的,让他在火上煎着,总政的事,全军‘文革的事,他都得顶着,哪一头出了问题,都跑不了他!”
“第一夫人”与“第二夫人”携手同心,令萧华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惨遭七年囚禁
“文革”初期,林彪、江青即频频向萧华发难,指使造反派对萧华抄家和多次批斗。叶剑英、徐向前等几位老帅为萧华伸张正义,与陈伯达、江青之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也明确表示要保护萧华。周恩来甚至在1967年3月3日,召开了总政系统及军队院校造反派参加的六千人大会,专门批评了造反派揪斗萧华、冲击军队的恶劣行径:“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比我了解萧华,他是我看着长大的,他连衣服都穿不好时,我就认识他。他是毛主席调来的,毛主席信任他,培养他,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毛主席。他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总是处于斗争的第一线,哪里困难哪里去。这样一个好同志,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反对党呢?你们会唱 《长征组歌》 吗?你们能写出来吗?对毛主席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写不出来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是传神之笔,《长征组歌》 每一段我都会唱,你们为什么不准唱?你们凭什么说 《长征组歌》是大毒草?”
在林彪、叶群的煽动之下,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一众造反派继续对萧华进行批斗活动。
1967年5月13日,林彪、江青的煽动下,两派军队和地方造反派因文艺演出参演资格问题,爆发激烈冲突,造成众多伤亡。萧华果断介入,平息了这场动乱。然而,林彪、江青却继续挑唆造反派,将责任推卸至萧华身上。叶群更是指使造反派在天安门广场张贴批判萧华的大字报。经过一个多月的批斗,萧华因患肝炎,不得不向毛泽东请假。毛泽东随即指示:停止对造反派的指使,萧华身体状况本已不佳,应让其休息数日,如确有问题,可“书面检讨,此事了结”。
林彪、江青未止步。
7月25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指示造反派说: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
八月,在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操控下,一股造反势力狂潮涌入总政大院,将口号标语涂抹得满墙皆是。
“总政治部长期以来,被彭德怀、黄克诚、谭政、罗瑞卿、萧华等人所操控,他们在精心操持之下,使之沦为封闭的、不可渗透的资产阶级独立王国,几乎成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军队中的秘密据点。”
1968年1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将萧华以极其隐秘的方式拘禁于距离总政总部不远的一处位于松树胡同的小型院落。自此,萧华陷入了长达一段时间的囚禁生活。
早餐,仅有一半个窝头和一碗玉米面糊;午餐,则是一个窝头搭配一碗菜汤;晚餐与午餐的餐食相同。
萧华被囚禁的前五个月,萧华夫人王新兰也被抓走。王新兰获释后,便开始打听萧华的下落。当时社会上对萧华的传言很多,有的说他已不在人世了,有的说他被秘密处决了,有的说他自杀了,有的说他病死了。有一天王新兰从一张小报上看到张春桥的一句话:“林副统帅说过,萧华是三反分子这个案子,什么人也翻不了。”王新兰由此判断,萧华还活着。于是她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通过王震交给叶剑英,叶剑英把信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批示:“王新兰说萧华不是三反分子,请中央文革小组讨论。”可由于当时林彪、江青的干扰,讨论结果不了了之。
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温都尔汗遭遇悲剧。有人向萧华暗示,若是对江青表示歉意,或许能逃脱牢狱之灾。然而,萧华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我毫无过错,我宁愿终身囚禁!”
岁月流转,两年后,王新兰向周恩来致信,恳求得以与萧华相见。在周恩来批示之下,王新兰携子女,终于在离别萧华五载之后得以重逢。然而,萧华彼时身体浮肿,毛孔渗血,面容呆滞,王新兰与子女见状,不禁泪流满面。然因专案组人员严密监视,一家四口无法畅所欲言。
终于重见天日
1974年9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前夕,中央方面派遣专人,将拟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领导人名单提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细致地审视了名单,未发一言,随即将其退回。数日后,经修订的名单再次呈现在毛泽东眼前,他依旧沉默不语,再次将名单退回。直至9月29日,名单第三次被送至毛泽东处,他凝视良久,亲自在名单上增添了萧华、刘志坚二人的名字。
“当初为何抓捕我?如今为何放我?我要求一个明确的书面答复!”面对造反派的困惑,他们不得不请来王新兰,希望她能说服萧华。
萧华身上衣衫褴褛,布满裂缝,面容苍白憔悴。王新兰心中所想的,不过是盼望丈夫早日归来:“主席吩咐我们归去便归去,这其中的曲折是非,又岂是一时三刻能说尽的?孩子们在家盼着你呢!”面对这同甘共苦的妻子,久经沙场的萧华不禁泪流满面,长叹一声:“好吧。”
9月30日,萧华莅临国庆招待会。周恩来握住萧华的手,满含深情,久久未曾松开,却终是哽咽无言。
翌日,历经七年囚禁的萧华,现身于天安门城楼之上。
听闻萧华已获释出狱,九十高龄的朱德吩咐康克清拨通电话,表示渴望与萧华相见。萧华夫妇抵达朱府,朱德亲自携手相迎,仔细端详,连声感慨:“你终于回来了。”他指着屋内琳琅满目的书籍,对萧华说:“萧华啊,你家已被抄,一切皆空。你向来好学,这些书籍便都拿去,聊作慰藉吧!”萧华无言以对,激动地连连摇头,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萧华被安置于京西宾馆暂住,前来探望的人群络绎不绝。许世友一见到萧华,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萧主任,您真是冤枉啊!”
1977年四月,邓小平与陈云共同与萧华进行了交谈。他们指出,兰州曾是林彪、“四人帮”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的严重灾区。因此,他们邀请萧华前往兰州,担任军区第一政委一职,并兼任甘肃省委书记,预计任职时间不少于三四年,短则两三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萧华在兰州的工作直至1984年方才结束,返回北京。陈云曾对萧华表示内心的歉意:“你在西北的停留时间过长,让你承受了太多的艰辛!”
1983年6月,萧华荣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他笔耕不辍,以诗自励,言辞铿锵:“南征北战,历经风霜。青春热血奉献于民族解放,壮年岁月编织祖国锦绣新篇章。老当益壮,雄心不已。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中勇往直前,余晖之中,亦是满天繁霞!”
“几十年来,你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九融配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手机配资软件-炒股配资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